用户名:
密 码:
 用户注册
欢迎来到吉林省林学会
站内搜索
关于吉林省林学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关于吉林省林学会 > 吉林省林学会工作报告
吉林省林学会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吉林省林学会 时间:2005-11-10

 

吉林省林学会工作报告

(2005年11月10日) 


    一、基本情况 
    吉林省林学会始建于1959年,目前拥有会员5000名左右,设有学术、科普、组织、科技青年、科技咨询等6个工作委员会,造林绿化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林业企业管理、林业经济、森林经理、自然保护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22个分科学会和1个越桔开发专业委员会;有理事103人,常务理事31人,正副理事长9人。 
    吉林省林学会挂靠在吉林省林业厅,秘书处设在《吉林林业科技》编辑部,有8个编制,全额财政拨款,目前有6名专职工作人员。每年活动经费在1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于省林业厅的拨款和开展经营活动的创收。现有3间办公室和1个库房,总面积近100平方米,每人1套老板桌椅和书柜,一屋1组沙发,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齐全,办公条件非常优越。
    二、主要工作及其做法 
    吉林省林学会近年来的工作,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立足服务中心这个大局,坚持从社团组织的特点出发,脚踏实地地做了一些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四主一家”的作用。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突出抓了林业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坚持把科普作为林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突出抓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大力开展了先进林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活动。采用上下联手、合伙经营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活动,其中省林学会主推的果尔除草技术和高效吸水保湿技术,不仅在我省育苗、造林中应用效果很好,而且还给各级林学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二是积极开展了创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活动。去年,有长白山、莫莫格、龙湾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准成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三是认真开展了科企对接活动。配合省食品协会,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三省林学会、林科院一道,共同组织召开了首届东北森林食品大会,为森林食品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服务。开展了场会协作活动,与江源县大阳岔林场建立场会协作关系, 送科技进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咨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的距离,使林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启动实施了 “十个一”科普工程,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活动。科普周期间,吉林省林学会还开放了一个生态展室,设置了一个咨询窗口,并组织专家开展了一次林业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仅科普日当天,就向市民发放林业科普资料3100多份,其中《长白山珍贵药用植物林下栽培技术》等林业科普书籍200多册,《吉林林业科技》等林业科技期刊300多本,介绍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知识的光盘600多张,其他林业科普资料2000多份。 
    第二,重点抓了林业中心工作的参与。为了配合省厅做好代省委、省政府起草《关于加快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工作,在林学会系统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就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组织专家剖析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由于准备充分,许多专家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文件发挥了作用。同时,按照省人大的要求,充分利用林学会与专家联系紧密的特点,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对林业工作的讲评活动,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次的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得到了省人大的认可。 
    第三,下大力量抓了社会化职能转移承接工作。在全系统开展了如何做好社会化职能转移承接工作的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运作承接了三项职能。一是积极运作设立了林业科学技术奖。设立行业科技奖,是我省林业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去年初,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吉林省林学会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应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强烈要求,通过努力争取、积极工作,报请省有关部门批准,在我省林业系统首次设立了行业科技奖即“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我省林业从此有了自己的科技奖项,不仅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办了一件大事、实事,而且对于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投身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全省林业系统多出成果、不断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这一奖项已经正式启动。二是认真开展了对外民间林业技术交流活动。在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学会组织民间对外交流主代表的功能,去年首次以省林学会名义组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了为期15天的森林经营技术考察活动。今年又组织赴欧洲林木种苗繁育技术考察团,到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等西欧国家,开展了林木种苗繁育技术考察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填补了林学会独立组团出国考察的空白,而且对于了解西方国家林业科技发展情况,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省生态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正在组织第三个团,赴欧洲绿化工作考察团,即将在今年11月成行。三是探索开展了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利用行业社团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地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技信息以最快捷的速度、最直接的途径普及、传递到基层单位,应用于生产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行业社团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学会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现实选择。基于这一认识,去年以来,省林学会适应市场经济对社团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开展了如何做好社会化服务职能承接工作的专题调研活动。在这次调研活动中,各地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件事情就是发展林地经济的技术支持问题。根据各地的要求,为了从技术上支持全省林地经济的发展,省林学会从年初开始开展了林下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并把这一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题实践活动。来自东部山区县市林业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及其林场负责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林业职工、林农等近200人参加了长白山珍贵药用植物林下栽培技术的培训。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为广大林业职工掌握林业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为林学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广大学员纷纷表示收获很大,没有白来。 
    第四,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一是结合全省林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召开了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生态先行”为主题的科技年会,围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草建设、“三北”防护林四期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以及特色农产品开发、绿色食品开发、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等主题,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年会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其中有75篇论文获奖,有4人在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二是借中国林学会举办相持阶段生态建设的特点与对策培训班所搭建的平台,开展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内容涉及生态草建设、荒漠化治理、林地管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湿地保护、森林资源监督等多个领域。这是吉林省林学会首次到外省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标志省林学会的学术交流从此迈出省门。参加这次研讨的人员来自全省各地,主要是市、县林业局主管领导、基层林场场长和部分省直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其中有近1/3的与会人员来自林业生产第一线,是基层林场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提交论文12篇,均在会上进行交流。三是举办生态兴林强林暨学会工作研讨会,围绕林业进入相持阶段后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就如何进一步树立“生态立林、兴林、强林”意识,推动“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的具体对策、措施展开研讨,运用科学发展观,探讨了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并重的应对措施。来自全省林业系统的58名林业科技、管理人员和林学会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27篇获奖。 
    第五,认真抓了学会自身建设与规范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了会员重新登记工作。针对这些年来全省林学会会员变化较大、一些基本情况不清的实际问题,按照坚持标准、理清关系、自愿登记的原则,在全省进行了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整体登记任务已经完成,目前正处于后期整理阶段。二是针对一些单位学会组织称谓比较混乱的问题,依照社团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省林学会章程,对企业、事业单位林学会的组织名称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规范,进一步理顺了上下学会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三是为解决长期存在的会费缴纳标准不一、收取不力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会费收取的标准和缴纳办法,通过开会和发函的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在此基础上,经报请省有关部门批准,重新明确了会费收取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使省林学会的会费收缴使用从此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适应行业管理范围的变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白城市芦苇局,运筹组建了芦苇分会,不仅拓展了林学会的研究领域,也标志着实体分会这一组织形式的正式确立。五是为了适应林业成分的变化,吸引有识之士参与我省林业建设,省林学会还尝试在非公有制林业和国外发展会员,并制定下发了具体的管理办法。这一举措的实施,必将为林学会的组织体系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坚持了这样几种做法: 
    1.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专家优势,开展林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活动。具体有:①在制定新时期林业发展思路时,组织召开专题咨询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②在起草《关于加快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 
    2.利用林学会省际间联系紧密的特点,跨省区联合开展林业学术研讨活动。去年联合东北三省林学会举办了首届东北森林食品大会,今年赴西藏举办了“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会,赴大连举办了“生态兴林强林”主题研讨会。 
    3.始终把科普作为林学会的重要工作,广泛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普及活动。适应林业产业转移、建设替代产业的需要,为林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开展系列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普及工作,至今已经编辑出版《长白山珍贵药用植物林下栽培技术》,并办了2期培训班,目前正在组织专家编写《山野菜林下栽培技术》和《野生动物林下驯养繁育技术》等资料。 
    4.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专题赴外考察活动,把民间林业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主代表作用长期发挥下去。①去年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森林经营技术考察活动;②今年赴西欧的林木种苗繁育技术考察活动。 
    5.适应国家奖励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坚持搞好林业行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表奖工作。去年设立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今年正式启动,奖励资金10万元,以后每年评奖一次。 
    6.着眼于进一步拓展职能和保持林学会组织的长久生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化职能转移的承接探索工作。去年已经承接了科技奖励和对外交流两项职能,今年承接了职业技术培训职能,目前已经办了两个班。 
    7.坚持以会员利益为办会的最高准则,长期为会员提供十大优惠政策。具体是:①省会会员是参加省林学会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②省会会员是参加省林学会研究员的前提条件之一。③在同等条件下,省会会员优先参加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④省会会员参加省林学会组织的各种研讨活动,优先安排交流研讨。⑤省会会员向《吉林林业科技》杂志投稿时,同等质量情况下,优先发表。⑥参加省林学会年度论文评选时,省会会员每篇缴纳50元评审费,非会员每篇60元评审费。⑦省会会员个人订阅《吉林林业科技》杂志时,每年每套40元,非会员48元。⑧省会会员参加省林学会组织的赴外考察等活动,比非会员享受一定的优惠。⑨省会会员接受省林学会提供的技术服务,可享受一定优惠。⑩省会会员可免费获取省林学会提供的信息服务。
   
三、存在问题和制约社团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对省林学会近年来的工作,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价:有成效,而且成效突出;但也有问题,而且问题明显。主要有“三难”: 
    一是活动组织难。传统的征集论文、开展研讨的活动方式越来越不受欢迎,致使学会活动开展得少,特别是有意义的活动少。 
    二是会费收缴难。很多会员养成长期不交费的习惯,一听说要交会费,就不进行会员重新登记,自觉主动交费的意识就更不敢恭维。 
    三是工作落实难。省会下了很大功夫研究的工作思路、采取的对策措施,最终到基层大打折扣,好多事情被阻隔在市州一层,常常出现中梗阻,是不是向下贯彻完全取决于这一层的个人喜好,致使一些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学会工作的种种难处,严重影响了学会的发展,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从深层次上分析,制约社团发展的,有三大因素: 
    一是理念。人们通常认为学术性社团就是搞学问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它首先是社团,是社会化群众团体。这个组织面临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如何生存和发展。要生存,就要有经济基础;要活动,就要有钱。钱从哪里来,一味靠伸手要恐怕越来越行不通,那么根本的出路在于开辟一条来钱道。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意识,一种由“管理学会”、“活动学会”向“经营学会”转变的意识。说到底,就是市场的理念,经营的理念。只有有了家底,搞活动才有经费;活动搞好了,学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才能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是体制。目前的行业学会,大都挂靠在厅局,多数没有固定的编制和经费来源。在现实情况下,既然社团是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承认的社会组织,就应当明确其社会团体的真正地位,即使不固定经费,也应当核定编制,让从事社团工作的同志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是在为党和政府在工作。有了切实的社会地位,工作才有奔头,干事才有劲头,也才有长远的设计和打算,才有社团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政策。同样,既然承认社团不可缺少,也承认社团是科技精英云集的地方,就应当在政策上赋予其一定的社会职能和权限,如行业技术培训,行业技术鉴定,行业技术评价,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与制定等等。实际上,政府现行的好多关于技术方面的职能,几乎都是通过聘请专家来完成的,有的还是通过社团来聘请的。如果将这方面的职能交给行业学会,不仅可以减少工作环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所做的技术工作更加先进和完善。
    四、今后的设想和打算 
    (一)着力抓好工作思路的调整、完善和实施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曾给中国林学会题词:“发挥纽带桥梁作用,促进林业科技进步”。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林学会地位、作用的科学概括,是中央领导同志对各级林学会组织的殷切希望。遵照这一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吉林省林学会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基点”,遵循“三条要求”,发挥“四个作用”,坚持“五项原则”,追求“六个目标”,抓好“七项任务”,落实“八项措施”,力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把林学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 
    所谓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建设这个中心。林学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贴中心,面向生态林业建设主战场,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开发与应用结合,通过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推动林业科技进步,为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这是对林学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林学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所谓把握“两个基点”,就是把握服务林业中心工作和参与林业中心工作这两个基本点。林学会的全部工作都要始终坚持为全省林业中心工作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确保把自身工作融入到“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秀美吉林,推进历史性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
    所谓遵循“三条要求”,就是林学会作为我省林业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必须遵循三条基本要求:①代表先进林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林业科技进步的前进方向;③代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林学会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更是林学会组织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措施,必须始终一贯地加以坚持,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 
    所谓发挥“四个作用”,就是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切实发挥:①生态林业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主力军作用;②先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的主渠道作用;③民间林业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主代表作用;④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成长与成材的主平台作用。这四大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林学会的优势所在,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各级林学会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努力在这四个方面多动脑筋、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使林学会工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充分地显现和发挥出来。 
    所谓坚持“五项原则”,就是坚持:①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的原则。林学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来进行,绝不能搞成“两层皮”,更不能另搞一套。要努力寻求学会活动与林业建设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大力促进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咨询服务与管理决策、技术交流与成果推广、科普宣传与素质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学会活动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②全心全意为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原则。林学会必须办成林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坚持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依靠大科技、发展大林业”服务。③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组织开展活动,是林学会的主导性工作。各地方的林业科技政策、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都要靠活动这一载体来传播和交流。因此,应当把开展活动作为林学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来抓,不能可有可无,也不能忽紧忽松,必须常抓不懈。④运用市场机制办会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其逐步推向市场,逼着一些单位到市场中找食吃。适应这一要求,各级林学会从现在起就应当树立市场观念,逐步学会运用市场机制办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和能力。⑤允许和鼓励创收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树立经营理念,放开、放宽政策,允许和鼓励学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及各种渠道创收,以弥补经费不足。 
    所谓追求“六个目标”,就是在把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作为林学会工作总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以下六个具体目标:①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前沿性的理论支持。充分运用林学会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围绕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理论攻关,为现代林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②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秀美吉林,是本世纪前50年我省林业发展的宏伟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以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各级林学会组织不仅义不容辞,而且责无旁贷,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动员和组织起来,围绕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攻关,排除制约其发展的技术瓶颈,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③为重大管理决策提供专家型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林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各方面专家参与林业管理决策活动,自觉为决策者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和有关政策、法规信息,以保证林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规范。④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较坚实的桥梁纽带。通过学术交流、科企对接、送科技成果下乡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林业科技成果走出试验场、研究室,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内发挥作用。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非林学会组织所难以替代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作用的发挥。⑤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更广阔的研发舞台。林学会作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之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林业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科技开发搭建平台,提供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努力成为大科技战略的忠诚实践者。⑥为林业科技进步提供经常性的助推动力。科技进步是林业发展的生命线和原动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是加快林业发展、实现林业振兴的根本出路。各级林学会组织必须依靠经常性的活动,把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动员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和投身到生态林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做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的表率,做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的模范。 
    所谓抓好“七项任务”,就是抓好:①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②大力加强科技普及与技术推广工作。③高度重视技术服务工作。④认真搞好决策咨询工作。⑤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⑥协助抓好科技期刊工作。⑦放手搞好经营开发工作。
    所谓落实“八项措施”,就是落实: ①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建设的中心任务开展学会工作。②始终坚持以林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建会原则。③把组织开展活动作为林学会的主要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来抓。④不断深化学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改革。⑤努力创新与林学会职能相适应的活动方式。⑥积极探索市场条件下林学会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子。⑦切实加强各级林学会秘书长队伍的素质建设。⑧自觉争取社会各界对林学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认真搞好社会化职能转移承接工作 
    行业学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出路、得到发展,就必须学会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理念解决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新形势,切实抓住和充分利用社会变革给社团组织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搞好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转移的承接工作。这不仅是由行业学会所具有的社团性质决定的,也是发达国家社会分工的通行做法,更是学术性社团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此,应当超前认识,并做好超前准备,不失时机地搞好社会化职能转移承接工作,逐步调整社会定位,不断完善自身功能,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以一个全新的社会成分和社团形象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求得生存、谋取发展。当前,应当着力在以下方面搞好承接: 
    一是行业技术培训。利用学术性社团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地把行业部门的业务培训职能承接起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门类齐全、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搞好行业继续教育,进而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途径普及、传递到受培训对象中去,应用于生产实践。也就是说,由行业学会承接本行业培训职能,既可以达到有效提高行业素质的目的,还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加速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科学技术推广。科普的本身就带有推广的性质。目前,这项工作不仅政府在做,学术团体也在做,但发展趋势是逐渐将这一职能向社会力量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科普主力军的行业学会,应当自觉强化这方面的职能,将科技推广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逐步把技术推广的职能承接过来,包括科普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等。 
    三是科学技术奖励。行业学会设立科技奖,不但政策上允许,自身也具备条件。这一方面表现在行业学会是本行业科技人才的聚集地,特别是汇集了全行业的高级人才,具有组建专家评审组织的资格条件;另一方面体现为行业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最能代表本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能代表本行业科技进步事业的前进方向,最能代表本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根本利益,理应成为行业科技奖的重要组织力量;而更为关键的是行业学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其社会地位和形象不断提升,这是最为难得的政治保障。因此,由行业学会承担起本行业科技奖的职能,政府托底,社会认同,科技人员拥护。 
    四是科学技术评价。逐步实现科学技术评价的社会化,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科技社团进一步拓展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科技人才评价;另一个是科技项目评价。目前的科技人才评价,突出表现在职业资格评定上。由于职业资格评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单纯由政府机构一家来做是不完整的,应当解决专业团体“缺位”问题,实行国家权力机构立法管理、政府管理机构宏观协调、专业社会团体具体操作的评价机制,逐步实现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化。科技项目评价,主要指对科技项目的评估、论证和科技成果的评审、验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符合要求的评价机构。按要求,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三大要素:①保持中立的非营利组织;②具有法人资格;③具有学术或行业权威性。政府机构不是非营利组织,临时性专家评审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一般团体不具备权威性,只有科技社团的行业学会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因此,应当高度重视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作用,允许、鼓励和支持行业学会承担本行业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咨询论证、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科技项目的论证评估、科技成果的评审、技术鉴定等科技评价活动,使之逐步承担起科学技术评价专业中介机构的职能。 
    五是对外科技交流。以往的对外交流工作,通常以政府间的合作居多。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惯用模式。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必须打破单一渠道的对外交流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行业学会作为一个行业的学术性团体,应当切实担负起对外民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主代表的重任,全面加强对外联系。具体到工作上,应当允许行业学会以自己的名义,组织学术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商讨技术交流事宜,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和输出技术人才,努力在建设开放的产业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
    此外,还应当研究承接行业认证和评估职能的可行性,包括森林认证、林产品认证、森林资产评估等;研究承接技术推广职能的对策、建议,包括科普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等。 
    (三)着力抓好林业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 
    主要任务是抓好《吉林省林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通知》(吉林会(2004)3号)的落实。具体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全国科普日和我省科普活动周等契机,开展以“建设良好生态、振兴吉林林业”为主题的林业科普宣传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源,继续组织创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活动,开展创建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并实行挂牌建设、保护措施。三是组织专家和科普工作者编写通俗易懂的林业科普资料,通过《吉林林业科技》的《科普园地》刊发。继续组织专家编写林下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系列科普资料。四是认真组织科企对接活动,为基层林业生产企业、森林经营单位和广大务林人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五是依托有关单位,建林业科技网站。与有关机构、单位配合,共同筹建《吉林林业科技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载体,宣传林业科技工作,展示林业科技成果,传递林业科技信息,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扩大林业科技影响,让全社会都能通过这一网络来认识吉林林业、了解林业科技,进而更加关注吉林林业建设、支持林业科技工作。六是组建林业科普队伍,开展“全省林业科普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实行林业科普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 
    (四)努力抓好经常性林业学术研讨工作 
    以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为契机,组织各级林学会和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全省林业建设中的突出技术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活动。重点开展三项活动:一是搞好“三大区域林业发展战略”主题研讨活动。围绕“东部天然林经营、中部农防林改造、西部生态草建设”三大区域林业发展战略的实践开展研讨活动,就“三大区域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加快“三大区域林业”发展步伐,推动“四大生态林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二是搞好“生态兴林强林”主题研讨活动。围绕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保护区建设、生态草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进行研讨,找准制约要素和症结所在,提出建设性、对策性意见、措施,引导全省牢固树立“生态立林、兴林、强林”的意识,推动“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三是搞好“森林食品开发”主题研讨活动。围绕矿泉水、食用菌、山野菜、中草药和林木种子、果实以及野生动物等多种森林资源优势,就如何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加快森林食品开发,发展绿色、有机、环保、无公害产品,推动林业产业转移,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实现由管理林业、成本林业向经营林业、效益林业转变等战略性、技术性、政策性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开展内容紧贴中心、形式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凝聚力量,动员、组织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现代林业建设的实践之中。 
    (五)继续抓好对外民间林业技术交流工作 
    继续独立组团,赴国外开展林业学术考察活动,同时组织赴省外考察活动。通过考察、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国内外林业科技成果资源,走捷径,实施“拿来主义”战略,从而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历程,提高起点水平,切实将先进林业生产力代表好、发展好。 
    (六)认真抓好林业行业科技奖励工作 
    设立林业科技奖是省厅党组迫切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个心愿。省林学会通过积极争取,获准设立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这是我省首次设立的省级林业行业科技奖。对此,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依靠大科技、发展大林业”战略深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努力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秀美吉林”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支持。重点是抓好项目申报,搞好成果评审,确保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圆满成功。同时,还要抓好“梁希奖”的组织申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七)探索抓好现代林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 
    在正确处理好科技知识培训与职能业务培训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尝试抓好旨在普及现代林业科学知识和推广先进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林下栽培、繁育技术培训。在总结珍贵药用植物林下栽培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山野菜林下栽培技术培训,立足本省,面向基层,依托省林科院,选择林区实地教学。 
    (八)合力抓好林业科技期刊采编发行工作 
    在继续坚持“三个服务”办刊方向和“四个成为”办刊宗旨的基础上,将《吉林林业科技》定位为“以刊发实用技术为主,辅以登发研究报告和科普知识”的技术类期刊,并严格入刊标准,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水平。认真执行三审制度,切实履行责任编辑初审、专家编审复审、总编终审的编审程序,让《吉林林业科技》真正成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交流的载体,成为各地、各单位进行林业科技评价的平台。 
    (九)放手抓好林业科技经营与技术开发工作 
    克服“等靠”思想,树立经营意识,学会立足优势搞经营,面向市场搞开发,努力增强造血功能,逐步实现良性循环,闯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一是立足推广抓创收。充分发挥林学会的科普和推广职能,围绕林业生产所需,搞好先进实用技术推介,在科技推广中取得收益。二是依托省会搞经营。充分利用省林学会开发部的招牌,本着为基层服务的原则,继续搞好森调仪器和设备的代购代销。三是围绕活动赚盈余。学会自己搞活动,或者与有关组织联合搞活动,既能活跃学术气氛,也会从中获得收益,一举两得。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上下联手、联合经营,形成互动,共同创收。
    (十)切实抓好学会组织体系建设工作 
    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基础,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推动林学会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在搞好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会员管理,启动并运行学会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会员管理的科学化。二是加强实体分会,依托有关单位,抓好19个分支机构建设,并引导其开展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学会组织体系建设,确保林学会工作在各个领域活动起来。三是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同时套开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一个阶段的林学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下大气力提高学会干部队伍素质,采取送出去学和请进来交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素质。